企业等级: | 普通会员 |
经营模式: | 其他 |
所在地区: | 江苏 南京 南京市 |
联系卖家: | 张经理 先生 |
手机号码: | 18901587008 |
公司官网: | njcjal.tz1288.com |
公司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天元东路228号莱茵小镇5幢101 |
二、市场中主要气体灭火产品和技术
哈龙产品的逐步淘汰使其替代品不断涌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高低压二氧化碳、七氟丙烷、三氟、气溶胶、IG541等几类气体灭火产品,各类产品的特点如下:CO2灭火技术二氧化碳(CO2)是地球大气成分之一,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化学上呈中性、无腐蚀的气体。其灭火机理主要是稀释氧气,起窒息作用,消防加盟,二氧化碳可液化储存。由于CO2的浓度达到10%时在几分种内会使人丧失意识甚至,这一浓度远低于其34%的小设计浓度。因此CO2系统应用于有人环境时必须考虑人身安全防范问题。CO2灭火技术较为成熟。
七氟丙烷类灭火技术
七氟丙烷在国外又称为HFC—227ea,是HFC的一种。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不导电、不破坏大气臭氧层,在常温下可加压液化,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能全部挥发,灭火后无残留物。七氟丙烷属于全淹没系统,可以扑救A(表面火)、B、C类和电器火灾,可用于保护经常有人场所。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原理为化学和物理作用,加盟消防器材,在火灾的类型、规模、喷放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灭A类表面火的小设计浓度高于哈龙1301灭火系统,为7.5%(体积百分比)。灭火时药剂本身的分解产物(HF)的浓度也高于海龙1301。
下到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
1 单台容量在40MV·A及以上的厂矿企业油浸变压器,单台容量在90MV·A及以上的电厂油浸变压器,消防加盟分公司,单台容量在125MV·A及以上的独立变电站油浸变压器;
2 飞机发动机试验台的试车部位;
3 充可燃油并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
注: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加盟消防公司,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绞。
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1 国家、省级或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广播电视发射塔内的微波机房、分米波机房、米波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电源(UPS)室;
2 国际电信局、大区中心、省中心和一万路以上的地区中心内的长途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3 两万线以上的市话汇接局和六万门以上的市话端局内的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4 中央及省级、防灾和网局级及以上的电力等调度指挥中心内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
5 A、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磁(纸)介质库;
6 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建筑面积不小于120㎡的音像制品库房;
7 国家、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内的特藏库;中央和省级档案馆内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大、中型博物馆内的珍品库房;一级纸绢质的陈列室;
8 其他特殊重要设备室。
注:1 本条、4、5、8款规定的部位,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
2 当有备用主机和备用已记录磁(纸)介质,且设置在不同建筑内或同-建筑内的不同防火分区内时,本条第5款规定的部位可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一、气体灭火设备的发展
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同时火也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于是灭火产品应运而生,常言道水火不相容,自动灭火产品的发展也由用供水灭火而来,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惧水类产品的广泛应用,水灭火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火灾中灭火和降低损失两大需求,气体灭火系统的产生为人们解决了这个难题,然而随着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加强,对灭火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气体灭火产品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984年,英国科学家法尔曼等人在南极哈雷湾观测站发现:在过去10-15年间,每到春天南极上空的臭氧浓度就会减少约30%,极地上空的中心地带有近95%的臭氧被破坏。由此而形成的「臭氧空洞」和美国国土面积一样大,而且新发现,其面积达到了2100万平方公里。之后另外两位美国的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破坏臭氧的祸首就是氟利昂(氯烃)和海龙(烃)。因此联合国环境署(UNEP)就对臭氧层的保护措施进行了多方协商,1985年3月,根据协商结果形成了保护臭氧层的《日内瓦公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淘汰和限制破坏臭氧的两类烷烃。而且我国也于1991年6月在《维也纳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与《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1992年8月10日该修正案对我国生效。出于对自然界的保护,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安全与灭火效果俱佳的海龙产品。于是各类海龙的替代产品不断出现在市场,而且各种新的灭火产品也逐渐成熟完善。现代灭火技术也由过去的灭火效果和人身安全两个主要考虑因素演变成为今天的「灭火效果、人身安全和保护自然环境」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